不同净化消毒方法对手术室空气浮游菌和尘埃粒子的净化效果
医院手术室空气净化与消毒指标均参照《医院 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规定执行。目前不同级别医疗机构在上述规范原则 指导下,均采用不同净化消毒技术与装置,净化效果 也不尽相同。为观察医院手术室采用不同空气净化 消毒方法的效果,以期寻找动态情况下手术间空气 质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提高手术室空气 质量,我们对中山市部分医院手术室 3 种净化消毒 方法的效果进行了监测比较。
一.消毒材料与方法
1.试验材料
选取该市部分医院 9 间手术室,其中采用层流 洁净技术的手术室 3 间,采用循环风空气净化机消毒的手术室 3 间,用紫外线消毒的手术室 3 间。
空气浮游菌采样用 MAS-100 空气微生物采样 器,尘埃粒子采样用 MODEL 3886 型手持式激光粒子计数仪。
2.采样与检测方法
(1)层流洁净手术室
启动层流系统净化 60 min 后,分别于工作前后不同时间段,在规定的采样 点用 MODEL 3886 型手持式激光粒子计数仪采集空 气中悬浮粒子,检测并计算出空气中尘埃粒子数。 用 MAS - 100 空气微生物采样器用浮游法采集空气 中浮游菌,将采集的平板置 36℃条件下培养 24 ~ 48 h 观察结果,记录平板菌数,计算空气中细菌总数。
(2)循环风空气净化机手术室
手术室大于 30 m2 的室内设5个采样点,小于 30 m2 的手术室设3个采样点,在每个采样点距离地面 80 ~ 150 cm 高处采样。在启动循环风空气净化机运行 60 min 后即刻采样,在开始工作之后不同时间段分别进行采样, 不同采样方法和检测方法按上述方法进行。
(3)紫外线消毒手术室
启动紫外线灯对手术室空气照射消毒60 min后,关闭紫外线灯,即刻和 进入工作之后不同时间段,按上述采样方法进行采 样和培养。
二.结果
1.空气中浮游菌检测结果
连续 45 份采样检测结果显示,3 种消毒净化方 法作用 60 min,在无人进入之前,层流洁净手术室空 气中浮游菌总数能达到本手术室设计的万级洁净要 求; 循环风净化机净化手术室空气中浮游菌总数能 达到十万级洁净标准要求; 而紫外线消毒的手术室 空气中浮游菌含量刚好满足医院 II 类环境标准要 求。在工作人员进入手术室 30 min 后,各组手术室 空气中浮游菌数均明显上升,尤其是紫外线消毒后 由于停止了照射,细菌数量回升速度最快( 表 1) 。
2.空气中悬浮粒子数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显示,三种方法净化 60 min,在无人进 入之前,层流洁净手术室空气中悬浮粒子数量符合 万级洁净标准要求; 循环风净化机净化手术室空气 中直径≥0. 5 μm 的悬浮粒子数也符合十万级洁净 标准要求; 但紫外线照射消毒对空气悬浮粒子无净 化作用。在工作人员进入 30 min 后,空气中悬浮粒 子数均明显上升( 表 2) 。
三种不同方法对手术室空气中直径≥5 μm 悬 浮粒子净化效果变化规律与上述结果一致( 表 3) 。 对空气中两种悬浮粒子与浮游菌浓度做相关分析发 现,直径≥0. 5 粒子相关系数为 0. 591,直径≥5 粒 子相关系数为 0. 310,P 值均 < 0. 01,均呈正相关。
三.讨论
监测结果发现,层流洁净手术室经过滤净化 60 min 后,达到万级标准,随着人员进入手术开始后能 维持在十万级水平。由此可见动态结果比静态结果 级别降低了一级,设计手术室级别时应根据手术种 类对洁净度的要求,做好洁净度级别的选择。同时 发现,循环风净化消毒机对室内空气净化效果有限, 不适合在高级别手术室使用; 而紫外线照射消毒法 虽有一定杀菌效果,但不能人在条件下连续照射,且 对尘埃粒子并没有净化作用〔1〕。监测结果证明,室 内空气中颗粒浓度的变化,主要与人员活动有关,在 手术开始前,因术前准备人员进出频密,增加扬尘, 浮游菌和尘埃粒子数上升都非常快速〔2,3〕。在手术 进行中,人员相对安静,故粒子数有所降低,在手术 快结束时,人员活动加大,粒子密度重新回升。
本次检测空气中细菌总数用仪器法采样代替常 规的平板沉降法,因采用平板沉降法只能采到 10 μm 以上的大粒子,不能准确测出单位容积空气中 的含菌量〔4〕。微生物采样器可较客观准确反映空 气中浮游菌的密度,有报道手术室室内空气中有 96% 颗粒直径在 5 μm 之下〔5〕,且 1 ~ 5 μm 粒径的 粒子在各粒径粒子中带菌最多〔6〕。人员活动状态 下空气含菌量迅速回升,应普及使用空气动态消毒 机在治疗过程中连续动态消毒。为此,各类手术室 空气消毒方法首推层流洁净法,循环风净化消毒机 更适合医院重要病房。
梵通生物新研发的智能消毒机器人KINO可为微生物实验室提供定制化灭菌服务,消毒原液采用食品级过氧化氢,通过二次蒸馏产生汽化过氧化氢,过氧化氢分解成水和氧气,对设备和人员无二次残留,绿色的消毒剂。在实验中按照消毒技术规范采用了金蕙色葡萄球菌作为指示菌,对消毒效果进行评价,使用log3枯黑芽孢杆菌作为生物指示剂同时做了挑战实验,分别布置在了集装箱的5个角落双验证其消毒效果。
kinomin采用内置WIFI和物联技术,可以采用电脑控制,也可以采用远程控制,一人控制多台设备运行,并实施监控设备运行,完成远程故障排除和软件升级,并记录消毒参数,并可以打印成报表,消毒完成后,打开制冷循环系统,30min后浓度探头显示过氯化氢浓度低干1PPM,符合职业卫生安全要求。
消毒完成后,取出菌片和芽孢送到实验室进一步培养计数。按照消毒技术规范,对菌片积芽孢洗涤震荡,再接种在培养基中48小时,36摄氏度培养后观察结果,消毒结果符合消毒技术规范的要求。
过去,消毒机器人是一个定位于ICU、手术室等特殊医疗场景的全新产品,但在疫情的影响下,更多的医疗机构认识到,能实现高质量院感的消毒机器人成为一大刚需,更多的进口食品企业也意识到,进口食品消毒服务也成为了他们的刚需。疫情加速了市场教育和产品普及。激增的需求也倒逼企业对产品进行升级,助力产品实现多场景匹配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