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医院净化工程项目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四人民医院医院净化特殊科室建设涉及到主体大楼五个楼层面,总建设面积约5800㎡,所有净化建设区域均为交钥匙工程,于2020年6月一次性通过验收。
门诊楼地下一层DSA
设1间DSA手术室(I级,需做防辐射处理)、洁净区走道与辅助用房。面积为235㎡。
门诊楼五层ICU
共设床位数30床(大厅12床,两人间2间,四人间3间,隔离单间2间),办公生活区及辅助用房。面积为1089㎡。
门诊楼七层新生儿
包括儿科ICU(3床)、儿科观察(3床)、新生儿非感染区(10床)、新生儿感染区(4床)及辅助用房。面积为169㎡。
急诊楼三层EICU
共设床位数18床(大厅8床,四人间2间,单人间1间,负压病房1间)、办公生活区及辅助用房,面积为666㎡。
四层手术部
共设17间手术室,I级手术室5间(其中杂交手术室1间),II级手术室3间,III级手术室8间,负压手术室1间(其中手术室5、手术室7需做防辐射处理),洁净区内走道与辅助用房,洁净区外走道与辅助用房、办公区及湿区等面积约为3660㎡。
▲ 电解钢板手术室一
▲ 电解钢板手术室二
▲ 高清晰度喷绘玻璃手术室一
▲ 高清晰度喷绘玻璃手术室二
▲ 手术室走廊
二
医院洁净手术室亮点
1
DSA复合手术室实现多学科联合战时需求
该院DSA复合手术室净化级别为Ⅰ级,设计目的:主要用于以DSA血管造影为主的复合手术,实现了多学科联合、多兵种作战手术需求,把原本需要在不同科室协同、分期才能完成的重大手术,组合在一个手术室里一次完成。手术室设计面积82㎡,配套功能用房有控制室和机房,采用飞利浦DSA血管造影机。
2
高强度玻璃手术室工艺及亮点
▲ 特殊强化玻璃敲击试验
传统净化手术室一般采用1.2电解钢板加工安装,经长期的化学清洁剂进行墙面清洁后容易出现墙体表面涂层的色变或漆膜脱落现象,如再次翻新处理,会花费很大代价,且直接影响手术室的使用,给医院带来极大困扰。
高强度弹性玻璃手术室,玻璃强度和表面硬度均优于普通成品电解钢板。根据玻璃具有透明性的特点,可在手术室四周墙面顶端设置七色LED灯带,通过调节灯光颜色,对病人手术部位血管起到显影作用,让医生在手术室时更容易分辨。
玻璃手术室为工厂化制作,模块化安装,不会对施工现场的文明施工造成影响,且比电解钢板手术室的安装缩短三分之一工期;综合分析,玻璃是一种非常理想的洁净手术室用材,具备以下8大优点:
玻璃是一种环保材料,无辐射及化学污染。
玻璃不存在老化问题,漆膜釉面在饰面背后,不会担心室内墙面经化学清洁剂清洁后的色变以及表面的刮伤。
玻璃表面具有高洁净度,永久靓丽如新,更能符合洁净环境装饰要求。
玻璃表面平滑光洁,让细菌无处遁形,饰面保洁简单,更容易清洁。
具有抗酸功能,耐医用化学品的侵蚀。
为满足手术室人性化要求,可设计更多墙面背景图案,缓解医生手术视觉疲劳。
高强度弹性玻璃更具安全性,达到耐撞击、不碎要求。
可控背景氛围灯:配上背景光带,彻底改变了传统手术室的枯燥与雷同,呈现现代化氛围,改善病患和医护人员心情。
3
可变色彩色温灯带
引进德国技术,玻璃手术室吊顶和墙板交界处采用七彩变化LED灯带,实现灯带颜色自动调节,也可以人工指定颜色变换顺序,此项技术在国产玻璃手术室中是属于首次运用,通过调节灯带色彩色温,营造温馨和谐的气氛,给手术患者和医护人员带来美好的心情。
4
三维渲染、BIM技术设计
笔者团队组织BIM设计团队,针对本工程应用BIM技术进行深化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发现原建筑设计图纸中四层手术部离地3米的空间做了一层80mm厚混凝土硬吊顶,根据《洁净手术部建筑技术规范》50333-2013规范中技术要求:洁净手术室吊顶净高不小于2.7-3.0米,如不除混凝土硬吊顶,手术室吊顶与建筑层高之间就没有设备夹层,无法建设成符合规范的手术室;通过建设方、原的多次协调会议,运用BIM技术进行分析,最后确定拆除硬吊顶,手术室内部净高达到3米,洁净辅助区域内部净高达到2.8米,使得洁净手术部顺利施工并通过验收。
笔者团队通过引进德国先进技术,自主研发和制造数字一体化玻璃手术室套产品,该项技术为国内首创,目前已经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和十八项实用新型专利。
想进一步了解玻璃手术室在国内的发展现状与实践案例,欢迎8月7-9日相约苏州,共赴“ 现代医院手术部系统建设与创新管理大会暨生物安全实验室建设与创新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