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尘房间的污染控制
1.控制人员排放的污染
人的鼻腔,口腔,皮肤,头发,身体衣物等都有污染物排放。要控制人员排放的污染,首先是控制进入洁净室的人数。与生产,科研没有直接关系,未经洁净室工作人员规范培训的人员不得进入洁净室。进入人员应遵循洁净室工作规范,整齐穿着洁净工作服,戴好工作手套,口罩,头套,穿清洁鞋,通过洁净通道。严格人员进出洁净室的管理,如进入洁净室时使用化妆品,定期洗澡,洁净室内不得放置手表和首饰,进入洁净室前几小时内不得吸烟,个人物品不得进入洁净室等。除了尽可能减少人员排放的污染物外,空调净化气流也是有效稀释,疏通,排放人员排放污染物的重要手段。例如,人们走过的通道是污染物排放的主要位置,在这里回流,排风,使其处于室内的下风向,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向洁净室其他区域的排放。
2.控制工艺设备和工艺粉尘的产生
无尘房内的工艺设备应在选材、光滑、耐磨等方面精益求精,那些旋转和滑动部件尤为重要,应尽量减少磨损和粉尘的产生。对于产生粉尘的过程,应尽可能关闭或封闭,辅之以排风,形成相对于无尘室的局部负压,以限制污染物扩散到无尘室的其他区域。定期清洗和擦拭室内机械设备是必要的,也是减少粉尘二次飞扬的有效措施。
3.相邻不同等级无尘房间之间的压差
他说:"防止污染从邻近的低洁净区扩散至洁净室的主要方法,是维持相对于低洁净区的高洁净区,相对于服务区的低洁净区,以及服务区相对于室外的适当正压力值。"保持不同洁净度等级之间的压差的目的是,当房间的门关闭时,通过间隙的流动从高级洁净室到低级洁净室,从低级洁净室到走廊和服务区,然后到室外正压值并不是越大越好,许多理论研究和实践证明,当人员和物料通过房门时,即使房门两侧压差高达50Pa~60Pa,仍难以绝对避免带着气流随人员和物料向内带入污染进入室内视情况而定,不同层次相邻房间的正压值约为5Pa-10Pa。这样,空气中的悬浮污染物就可以从室外减少到服务区,服务区减少到低级洁净室,低级洁净室减少到高级洁净室。尤其是当车门两侧存在温差时,车门打开后,即使周围无人活动,打开段区域内也有反向气流,将污染物带入空气中。此外,过高的正压差会造成洁净室门难开,困难,门缝处气流产生哨声,气流溢流过大导致送风量增加,浪费能源,增加各级过滤器的负担
4.无尘房间空气供应的过滤
无尘房间空调供应系统的末端装置--高效空气滤清器或超高效空气滤清器,能有效过滤正常情况下经空调机组处理后的新风和回风中的颗粒污染物。经高效超高效空气滤清器处理后的洁净空气,能有效去除和稀释室内污染物,以保持室内清洁。但是,如果末级过滤器损坏,或者过滤器与支架之间的密封破裂,气密性失效,那么,没有经过高效空气过滤器过滤的空气就可能携带大量污染颗粒进入室内,并随气流扩散,危害范围较大因此,在尘室投入使用前检测泄漏,堵塞或更换末级过滤器是非常重要的。在运行过程中防止末级过滤器的损坏也是非常重要的。高效滤清器达到使用寿命后的及时更换也应引起重视。
5.清洁进入无尘房间的材料和部件
洁净室产品和原材料、产品容器和包装材料应使用无污染材料。这些材料的生产和制造也应在污染相对较少的环境中进行。例如,大型输液瓶注射成型车间应保持一定的清洁水平,以减少大输液灌装过程中环境的污染负荷。进入无尘房间的各种零部件应保持清洁,其包装应符合要求。在没有灰尘的外包装时,确保这些部件不受污染。不符合洁净室使用要求的零件,必须在进入洁净室前进行清洁。